新闻
|
一个产品的好坏,很难靠自卖自夸,唯有事实的证明才是最有说服力的。这不,今年英国国防部不仅为了选择好的军用望远镜,而且为了选择更轻的镜子,不久前刚刚订购了15000架STEINER德国视得乐8X30军用望远镜,其正是视得乐陆战之星8X30(8倍放大,30mm物镜直径)的同门兄弟,看看外观就不言自明。
视得乐陆战之星望远镜自2011年由德国视得乐(www.steiner.com.cn )中国总代理——欧格尔公司(www.ogear.net )引进中国后,一直深受市场欢迎,长久位居“最畅销榜单”。相对于“陆战之星”这个为人熟知的中文名,视得乐公司内部更喜欢叫它MIMA(源自产品名称MILITARY MARINE的缩写),好听也好交流。正如一名不轻易现身的神秘高手,在视得乐正常目录里基本看不到MIMA的踪影,以至于许多人得知MIMA在全球已畅销了37年后都难免大吃一惊。
在欧格尔还没有代理STEINER德国视得乐的时候,中国市场的代理在香港一家洋行手里。大概是上世纪90年代末,出于好奇,我们从美国一家公司购买了两架8X30的视得乐望远镜,
和陆战之星非常相似,只是外观和颜色有些差别。当时我们对视得乐品牌所知不多,不过其中一架被新疆的一个油田买走了,据说是为了施工监督,天气太冷不用出外,就在屋里看,奢侈了点但有效。虽然几经转手当时镜子的价格已经非常之高,但这次交易大大地增加了我们对德国视得乐的信心,因此后来欧格尔成了视得乐中国的正式代理。说到这里,如果您已经对陆战之星或者视得乐感到好奇,那下面的故事或许还更有意思。
STEINER德国视得乐以军用望远镜制造闻名于世,不同于大多数品牌的屋脊直筒望远镜结构,视得乐独特的免调焦保罗棱镜结构更让人印象深刻,并且结构更坚固,3D成像效果更好。而视得乐不随大流的原因, 主要是其早期的目标客户——军方的需求。源于1947年的视得乐,真正的崛起是在上世纪60年代获得德国国防部的研发和制造合同,除了保罗棱镜的结构,这份军方合同对坚固和耐用的要求,让视得乐采用了当时德国化学工业巨头BAYER公司刚刚开发四年之久的马克罗龙高强度工程塑料作为望远镜的壳体材料。这是一种德国产的强化聚碳酸酯(即PC),但其成份却有自身的特殊要求,当时只应用于航天航空器上,据说一架波音飞机就有数千个马克罗龙的零件,既轻又非常结实。时至今日,优异的坚固耐用性让马克罗龙仍被不少的高端跑车品牌选用。
随后,德国视得乐在70年代推出了陆战之星,它的结构非常简单:视得乐高对比镀膜、免调焦保罗棱镜、马克罗龙壳体和军绿色外壳,有8X30和10X50等规格,重量分别是510克和1000克,更享有10年保用。陆战之星没有移动部件,背带仍采用手穿式而非现在的快挂,外扣式的目镜罩和物镜罩,双目屈光微调等。但就是这一系列的简单造就了军用级的坚固耐用和方便易用,并且一再得到严酷的使用验证。
海湾战争时候, 德国视得乐中标了美军72000架军用望远镜的合同,当时在美军的型号是M22,就是带了分划板、防反光和激光过滤膜等满足美国军标要求的大陆战之星。可以想象,作为战场上的装备,望远镜需要经常面对恶劣、多变的天气或者是战士们粗暴的使用。然而,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72000架望远镜中最后仅有4架质量返修。
海湾战争中美军甚至其战场司令官的使用,让德国视得乐望远镜在国际上声名远播。毫无疑问,军用望远镜很多,能被世界一流军队多次选用的望远镜也不少,但“坚不可摧”的望远镜就可谓难得一见了,而视得乐正是。几年前,一名退伍老兵辗转找到视得乐公司,拿出曾经和自己出生入死的“拍档”。经过资料比对,严谨的德国人最终确认这架望远镜是伊拉克战争时期军队向视得乐采购的陆战之星,尽管外表也许被炸被烧变得面目全非,但镜片却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损伤,也基本不影响观察。
如果仅仅是军队的使用经历对您而言太陌生,那下面的事例或许更贴近生活。一名业余的澳大利亚潜水者偶然在希腊一艘上世纪70年代沉船的海域附近打捞出当时的德国视得乐望远镜,如果你不去看它变色的外表,其原型也是陆战之星 ,这架在海底被浸蚀数十年的望远镜,竟然基本完好无损,连进水都不多。
这一系列的事实证明,视得乐的抢手不是偶然,而是近70年的品牌积累,经得起各种使用情况检验。
买望远镜的都是什么人?军迷、玩家、旅行家、观鸟者,非酷的东西不要,而内外兼修的视得乐陆战之星自然是他们的首选。不仅如此,如果您稍微留意一下,梅德韦杰夫的军演视察,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马六甲海峡用的镜子,以及前韩国总统李明博在三八线瞭望所用的工具,都有视得乐的身影。更别提在英剧《反击》、港片《盗马记》、国剧《我是特种兵》以及美国好莱坞电影《菲利普船长》和《国家的敌人》等无数大片里男主角的选择了。
专家品牌造就专业产品。如果您希望自己的装备是专业的,如果您希望拥有一架军用级坚固耐用的望远镜,如果您想给下一代传承一个光学宝贝,不妨选择德国视得乐望远镜试试。
上一篇: 慢生活买手店“欧洲胡同”